德信体育News
德信官方网站非遗萝卜饺蒸出“幸福味”
傍晚的江西信丰县塘头湾小吃街,人群熙熙攘攘,街口一对母女的“信丰萝卜饺”小吃摊准时出摊。一笼笼萝卜饺冒着热气,吸引着过往的行人,母亲曹爱莲热情地招呼着,女儿张燕燕在一旁忙着打包。
这看似寻常的一幕,对26岁的唐氏综合征患者张燕燕而言,却是生活为她悄然推开的一扇门,一扇融入社会、实现自我价值的大门。
这一切都源于当地的非遗美食“信丰萝卜饺”,薯粉制成的饺子皮柔韧透亮,信丰特产的甘甜萝卜入馅,口感软糯,味道鲜美,是赣南小城的美食名片。
赣州市非遗“信丰萝卜饺制作技艺”代表性传承人王富祥,是热心助残的“提灯人”。他有着自己的萝卜饺生产加工厂,还创立了餐饮品牌门店。去年,王富祥同县残联理事长郭贵生,联合县文化馆一起开办起萝卜饺制作技艺残疾人培训班。
揉面、调馅、包制……短短几天的培训,从制作技艺到调味技巧,从现场实操到非遗学习,残障学员们全情投入。特别在第二期培训班中,新增短视频推广及直播带货课程,更为学员们开启了创业新思路。
会制作萝卜饺只是第一步,培训班结束后,王富祥又免费为残障人士提供标记着“残疾人帮扶点”的定制流动小吃车,助力他们走上街头巷尾,开辟谋生之路。
于是,便有了燕燕母女的这辆小吃车。“虽然日子不容易,但我渴望自力更生。”张燕燕说。曹爱莲更是深感欣慰:“以前孩子因身体原因只能宅在家中看电视,自从有了这辆小吃车,孩子不仅学到了技能,还能自食其力,人也开朗了很多,我们全家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。”
“免费的小吃车免除了成本负担,县残联和爱心企业还联合城管,帮我们选好摆摊点,这份贴心让人感动。”一位在信丰网红桥桥头售卖萝卜饺的残障人士感慨道。
“因为淋过雨,所以更想为别人撑起一把伞。”江西省“自强模范”陈志明说。他曾因工伤导致下半身瘫痪,后来凭借顽强的意志经营果业,并带动当地残疾人就业创业。参加完今年4月份的第二期非遗助残培训班后,陈志明积极行动,将萝卜饺引进到自己在赣州几个县市经营的社区团购电商平台,推广信丰非遗美食,并计划帮残疾人朋友开萝卜饺餐饮店。
“这枚小小萝卜饺,包裹着非遗传承人的匠心技艺,更托起了残障人士的生活希望。”郭贵生说,除了摆摊设点,还有学员进入萝卜饺工厂,或者依托村级产业转型为红薯粉原料供应商。下一步,信丰县将持续深化“非遗+就业”培训模式,架起技艺传承与特殊群体创业就业的桥梁。(本报记者刘婧宇)
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中国西藏网”或“中国西藏网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归高原(北京)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体转载、摘编、引用,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,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:京(2024)0000004